已經忘了,到底為了什麼,我會在資料上註記『一定要登上天守閣』。

  可能是因為經過2010年4月為期五年的大修後,今年3/27 終於開放了,基於『物稀為貴』的心理狀態而覺得非去不可。也有可能因為怕不諳日本歷史的芳如跟我,到了姬路城萬一發現天守閣要另外收費,我們二個勤儉持家的女人又會踮踮荷包然後掉頭走人。

  當然也有可能,只因為它是天守閣,是姬路城的天守閣。 一個你不來就等於沒到過姬路城的天守閣。

  就跟現在的日本人有鐵塔情節,稍微像樣一點的城市都要來座塔一樣,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也一定要跟巨大的城堡有所關連。於是織田信長有名古屋城、豐臣秀吉有大阪城、德川家康在京都有二条城、現在日本天皇的「皇居」,則是當年的江戶城。

  身為當今日本保存最完整的姬路城是赤松貞範在日本南北朝時期的1346年建築。之後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選定姬路城為統治播磨地區的中心據點,修築了一座3層的天守閣。『天守閣』是指建在城堡中心規模最大的樓,包括箭樓、望樓,戰時是城主的司令塔、最終死守的地方,平時則是領主的權勢象征。

  姬路城先后有13個貴族家族做過這座城池的主人,歷時530年

  姬路城是一座利用山地及其周邊平地建造的『平山城』,為了防禦敵人入侵,姬路城並不像中國紫禁城一樣,可以一條中軸線走到底,由城門到天守閣的的通道有如迷宮般錯綜複雜,又上又下,又彎又窄

  昨天跌傷的膝蓋,在這段路上,一直提醒我它的存在,真是痛苦的一段旅程啊。

  我實在是太欠缺觀察力了,四週看了很久,才發現所謂石燈籠的礎石,其實就在告示牌邊,就在我的腳下。

  在離天守閣還很遠很遠很遠的地方,排隊人龍已經出現了。從這裡開始一直到正式踏上天守閣,那已經是一個半小時以後的事了。在這期間,Sharon 很英明地拿出背包裡早上沒吃完的麵包,我們一邊曬著難得的太陽,一邊瞎拍,緩慢地經過水一門、水二門,水三門......

  以前的土塀

  姬路城到處可見的狭間

終於,看到入口了。

  但是,入口雖然在眼前,還是不能馬上進去。天守閣的出入是有批量管制的,每放行一批人進去,就要等到那一批人完全出來後,才會再放一批人進去。在這裡,要交出在買票時拿到的那個我不知道有什麼用但幸好沒被我丟掉的『整理券』(如果不見了不知道會怎樣....)

  在這裡等了不到十分鐘,終於,輪到我們入場了


  1598年,完成日本統一的豐臣秀吉病死後,1681年,德川家康的女婿池田輝政入主姬路。這時的姬路城除了一座3層的天守閣,還只是一座寒酸的小城。為了完成岳父交予的『監視西國諸位大名』的任務,池田輝政決定擴建這座城堡,姬路城迎來了奠定今后幾百年面貌的一次大改造。

  池田輝政將天守閣改造為地上5層,地下1層,並將姬路城分為內曲輪、中曲輪、外曲輪三重螺旋狀。中曲輪內是城主、家屬及侍從的居所,其中內曲輪包括天守閣、本丸、二本丸、正本丸和備前丸等。而中曲輪以外住的是下層武士、僕人及其他地位較低的人員。現在,姬路城的中曲輪和外曲輪已劃歸市區,只剩下內曲輪保持了原貌。這樣特別的建築構造,除了姬路城,也只有位在東京的江戶城才能看到了。



  日本許多古城因為日本明治6年(1873年)的廢城令而遭受破壞。姬路城也一度被拍賣,當時有人以區區的23圓50錢得標。此人的目的是想要拍賣瓦片,但因為解體費用遠遠超出預算只好放棄而所得權也就消失了。

   不用說,進入天守閣一樣要脫鞋子...... 

這個天守閣的1/20的模型,是昭和大修理時所製作的

 
  姬路城的天守閣是採連立式的建築,除了我們所在高達46.4公尺的『大天守閣』,旁邊還連接著83座的『小天守閣』,藉以增加防禦功能

  這是天守閣裡,武士們掛放武器的地方,名稱很直接,就叫『武具掛』

  從天守閣眺望姬路城

  天守閣的樑,並不是我想像中跟台灣傳統建築一樣筆直,而是帶點歪曲?

  參觀天守閣,並不是一進入口就可以隨意走動的,在每一層樓的攀爬過程,都有工作人員在做流量管制。



  這個屋樑下的小窗子,就字面上來看,是排煙的?

   沿著又窄又徒的樓梯,一層一層往上爬,這裡是五樓往六樓的通道了

  頂樓(六樓)設置了一個小祭壇,供奉的是姬路城的守護神-長壁大神。一堆遊客排隊等著敲鐘,我們四個就由春燕代表了


  所謂『釘隱』,如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用來隱藏釘子的裝飾,它可以是木製也可以是金屬製。不同的樓層有不同的樣式,B1到5樓共有493個六葉釘隱和152個饅頭釘隱。最高層(6樓)的釘隱則是用金箔製的

  樑柱上的釘子,都以釘隱包覆著

   從六樓慢慢再走回 B1(地階),這裡燈光更顯昏暗了

   支撐天守閣很重要的西大柱,另外同樣重要是因為太暗而沒拍成功的東大柱。

  從 B1 一直貫穿到六樓、高24.6公尺、直徑將近一公尺、總重約5700噸的東、西大柱,同樣都是支撐著天守閣的主要棟樑。

  一個陰暗的角落,站著一個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旁邊還有二個女生在探頭探腦,仔細一看,上面標示寫個『廁』,所以....那裡是廁所?

 

  原來以前的廁所跟現在的蹲式廁所也沒多大分別嘛

   看完廁所,也該離開天守閣了

  走下出口,這裡是備前丸,但其實備前丸早在 1882年(明治 15年)就因火焚燬了,所以,這裡只能算遺址吧?


井郭櫓,井深16米,水深1米,是池田輝政居館使用的重要水源

  舊番所,應該是警衛所休息室吧


  我只看到指標大大的『石棺』二個字,想到的是台東都蘭遺址裡的石棺,心想,『不會吧,誰會埋在這裡,還用石棺啊?』找了半天,也沒看到什麼『棺材』,再走回去,伙伴指著轉角的大石塊說『在那裡!』



  原來,羽柴秀吉在姬山建造3層構造的天守閣時,為了缺乏築城用的石頭而煩惱。住在城下一位賣焼餅的貧窮老婆婆聽到羽柴秀吉的煩惱後就自動捐出舊的石臼。羽柴秀吉大喜,而人們也就爭著捐贈石臼,甚至連石棺也都捐出來了。因此在城堡的石牆上不僅可以看到石臼,也有古代的石棺。

  不過從這個日本古代石棺的大小看起來,以前的日本人稱作『倭』,還真是名符其實啊


  位於天守閣的東南的「帶曲輪櫓」原本是練習射擊的地方,但是因為這個地方陰森而且有觀看席,在中間又有個井因而有了這個名稱。「帶曲輪櫓」又叫「切腹丸」,顧名思義就是武士切腹自盡之處。

  城池被攻陷後,切腹自盡,對於古代的日本武士來說是一種榮耀。但因為姬路城的防禦工事實在作的太好了,姬路城竟然從未失陷過,甚至沒有人曾嘗試攻擊,所以切腹丸也就沒有任何切腹記錄了。

  關於小菊井(也叫播州皿屋敷)有個故事。

  日本永正時期姬路城第9代城主小寺則職的家臣青山鐵山想要篡位,但被忠臣衣笠元信察覺,所以衣笠元信派了自己的妾小菊(おきく)到青山鐵山家中臥底。小菊探到青山鐵山計畫在賞櫻花席上毒殺城主,所以衣笠元信殺到席上救出城主,但青山鐵山還是篡位成功,衣笠元信就讓城主躲到隱密的地方。

  青山鐵山覺得有內奸,指派手下町坪彈四朗去調查。町坪彈四朗不久就查到密告的人就是小菊。町坪彈四朗從以前就喜歡上小菊,就以這件事逼迫小菊跟他結婚但遭小菊拒絕。町坪彈四朗氣的把歸小菊管理的傳家之寶的10枚盤子之中的1枚藏起來,盤子少了1枚就沒有價值,然後刻意把小菊折磨至死並把屍體丟棄到井裏。

  之後每天晚上都可以從井裏聽到小菊數盤子的聲音。約300年後城下長了大量奇怪型狀的蟲,老百姓都說是小菊回來了

  一堆人往井裡看,不過只看到井底一堆銅版,嗯,它已經變成許願井了呀

  在這裡展示著明治、昭和及平成三個不同時期的『鯱』

  『鯱』,其實就是中國的螭吻,又叫鴟尾、鴟吻,是中國古代建築物的脊樑上的一個設計。維科百科上說: 『螭吻後來演變成鰲魚,再傳到日本後則稱為「鯱




  我在文資班上課時,因為沒有認真學習,所以在看到『鯱』時,雖然心中有所懷疑,但也不敢確定是否跟我在台灣傳統建築屋頂上看到的是一樣的物件。

  前二天網路上的論戰,倒是讓我對螭吻又更加深了印象,果然是讀萬卷書也要走萬里路啊。

  沿著三之丸廣場走出城門,只見櫻花樹下野餐的人越來越多了

  甲胄隊、門番、忍者還有姬路城的吉祥物-『城堡小丸子』在城門口表演,一時之間醒悟不過來,還以為遇到什麼  COSPLAY 了 

  其實春燕本來的意思是希望這二位男女門番可以站好,讓她好好拍張照。沒想到這位女門番一把拿過春燕的相機,拍起春燕來了......

    在整修期間,姬路城為了彌補遊客無法從遠處眺望白鷺的遺憾,推出了環遊護城河的行程(當然是要錢的啊....)。乘著古樸的木船環繞於護城河面,雖然單調,倒也另有一番趣味。

  我們在這個美麗的護城河邊討論著,要先吃午餐還是先去逛好古園。大概是 Sharon 早上帶出來的麵包能量太強大了,大伙居然都不覺得餓。於是,沿著長長的護城河,不到一百公尺的距離,我們要先去逛逛這個 1992 年開園的日式園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e.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