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放假了..,一行七個人浩浩蕩蕩來了個曲阜一日遊。

  昨天下班時預計是四個人要去,到了晚上九點,同事又打電話來,又有三個人加入。早上我去買早餐時,要了四斤餅(一斤是 500 公克),買餅的小伙子有點嚇到(因為我平常大多買半斤,最多一斤),我問:太多嗎?,他笑了笑點點頭說是。這四斤餅啊,可不只是早餐,還包括中午的乾糧呢。

  濟南到曲阜要二個半小時的車程,車票還分豪華車(43元)或中級車(39元),根據我對這裡的了解,我當然買了豪華車票,沒想到,同事還是說,這個車子很像台灣淘汰的公車。

  這裡的司機,不管在市區還是在高速公路,一路上都是喇叭聲不斷。熱愛按喇叭的程度,讓我懷疑,喇叭是不是跟油門、煞車、離合器、排擋綁在一起,所以只要一有動作,喇叭就會響。我也懷疑,如果沒有喇叭,他們可能就不會開車了。

  

  在曲阜,遇到了不算老實的出租車司機。因為我們沒有接受他們一天 80 元的包車建議,只肯付 10 元打車到孔廟,這二個司機,竟然把我們載到了離孔廟一百多公尺外的孔子研究院。幸而我們的腳程都不差,走走也就到了。

  走著走著,竟然發現了台灣少見的石榴,我喜歡它璀璨似紅寶石又多汁的果實,不管在那裡只要看到它,總要買來嚐嚐,不少同事都還是第一次嚐鮮呢


  沿著這條林蔭大道直走,不到十分鐘就到達目的地了

 到曲阜必去的三孔,就是孔廟、孔府及孔林,在 1994 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仞宮牆,原名仰聖門,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明武宗時被農民起義給毀了,因此後來又以孔廟、孔府為中心修築了明曲阜城牆,在與孔廟正南門相對處設立城正南門

  對歷史不熟的可能不知道明武宗朱厚照是誰,不過如果提起黃梅調『江山美人』裡的『姓朱,名德正,家住北京城...』的那個風流皇帝,那應該就少有不知的了

  石額上的『萬仞宮牆』,本來是明代學者胡纘宗寫的。沒想到清朝乾隆皇帝到了曲阜,為了表示自己對孔子的敬仰,就把胡纘宗的字換下,自己親筆寫了同樣的四個字,當皇帝果然就是有特權啊



進了萬仞宮牆,走了一段路後,就要開始買票了

這二個地方門票可不便宜,我們買了聯票,也要 150 RMB 。


大陸的景區是採分級收費的,不管風景好不好,古蹟多不多,只要被分到了5A級,那自然就便宜不了了

  曲阜孔廟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資料上說,現在孔廟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但我聽到別人的導遊說,其實孔廟的外牆在文革時被毀了,是在 2003 年才又重建的。估計裡面的一些建築也有相同的情況。

 

  在孔廟裡,真的可以感覺到各朝皇帝『輸人不輸陣』的氣勢。孔廟總共有五道門,從最裡一道到最外一道,各由北宋、金、明洪武、清朝的皇帝所建,也就是說,這些皇帝一來祭祀,就又蓋一道門,把孔廟的『勢力範圍』擴大了不少,也把自己的名號又刻在了城牆上。

 

  孔廟歷經兩千多年歷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擴建,到清代,雍正帝又下令大修,因此,到現在,孔廟總共佔地327.5畝,南北長有 1.3 公里,東西寬約150多米。

孔府又稱衍聖公府,由來是因為北宋時期,封孔子四十六世孫為衍聖公,且世襲不改。

這塊孔廟兩側立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是明代永樂十五年重立,從此碑可以看出孔廟的莊嚴及地位




   以南北為中軸,分左、中、右三路佈局,九進院落,貫穿於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排列,有殿、廡、閣、堂、亭、門、坊等建築共466間,門坊54座,古樹名木1250株,碑碣1000餘幢。曲阜孔廟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明朝嘉靖年間建的太和元氣坊。『太和元氣』是說孔子思想體現了整個人類思想最精華、最高貴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萬物一般,能使人類思想到達一種至高無上的境地。


過了太和元氣坊,就是至聖廟坊,也是明代建的。原來叫『宣聖廟』,清雍正皇帝改建時順便把名字改了叫『至聖廟』。

  我們現在說『至聖先師』,至聖就是說孔子是道德最高尚的人。『至聖』一詞最早是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稱讚孔子『可謂至聖也』,後來宋真宗追諡孔子為『至聖文宣王』的封號。


明代建的璧水橋,現狀是清代改建的。河上為本來是小牆的,清康熙皇帝把小牆改為石欄杆了

孔廟的第三道大門,弘道門

  明代洪武初建時,原門是三間,當時是孔廟的正門。明弘治年間重修孔廟時,改建為五間。清代雍正皇帝欽定為『弘道門』,然後,乾隆皇帝又題了『弘道』二字豎匾立於門額

大中門, 是北宋時孔廟的大門。明朝重修,現在『大中門』三字匾額跟萬仞宮牆一樣,都被愛寫字的乾隆皇帝給寫了

  同文門歷史比較早,始建于宋代,原為三間,明代成化年間擴為五間。清康熙年間名叫『參同門』,清雍正皇帝(又)欽定為『同文門』,取自《禮記》「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同文門,只有一個獨門,左右無牆,主要是作為奎文閣的屏障作用。

沒有例外,現在同文門三個字又是乾隆皇帝寫的 

始建於宋代的奎文閣位於孔廟的中心地帶,原名藏書樓,嗯,然後清高宗乾隆皇帝又題寫閣匾

位於孔廟大成門前的十三碑亭,分為南北兩排,北排五亭,南排八亭,故稱十三碑亭

其中金代碑亭兩座,元代碑亭兩座,清代碑亭九座,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所設立碑刻57塊。

南排中間兩座碑亭是元代建的;次外兩座系金代所建,是孔廟現存最早的建築,其它均為清代建築

  十三碑亭內碑文的內容多是歷代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的昭告、拜廟祭祀的祭文和修建孔廟的記錄,碑文有漢、滿、蒙古文多種,字體有真草隸篆等等,座座不同。

  為了保護文物,碑亭用欄杆圍了起來,我們也只能繞著逛逛了

駝著碑文長的像石龜的,其實它叫『贔屭』(注音:ㄅㄧˋ ㄒㄧˋ),是龍生九子之一



  十三碑亭院內有古建築學上所講的『勾心鬥角』。『勾心鬥角』雙簷穿插交錯的擁擠現象,是碑亭建築中的奇觀,這種犬牙交錯的建築模式,也只有在孔廟十三碑亭的院落裡才會出現


大成門,因大成殿而得名,也是宋代建的。取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語意。

所以大成門東西還有二個掖門,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

杏壇就是孔子教學上課之處了

其實在宋代以前孔廟內並沒有杏壇。現在杏壇的位置,在宋代以前是孔廟的正殿

  杏壇有二塊石碑,照片中這塊是孔子第五十一代孫立的,還有一塊乾隆皇帝寫的『杏壇贊』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拍到,可能下意識就覺得他的話(字)太多了吧 ^_^

  大成殿是孔廟的核心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代初建時,原名為文宣王殿。因為孟子的『孔子之謂集大成』,宋徽宗叫把它改名叫大成殿了。大成殿歷經多次戰火及雷火,現在的大成殿是清雍正二年遭雷火後重建的,也就是這次重建,皇帝恩准殿頂採用黃色琉璃瓦,等同皇宮規格

  這裡拜拜用的香十分誇張,那個香......也太大了吧

 
  有同事登泰山時,被人拉去點香,純樸的台灣同事以為是隨喜的,沒想到香點了之後,立馬跑出幾個人團團圍住,要他掏出 100 RMB,雙拳難敵四掌、強龍不壓地頭蛇,當然只有付錢了事。

  不過也因此,我們一早被告誡,『千萬不要亂點香』

這裡在明代原本是孔子家廟的,清代雍正年間才更名為崇聖祠,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為王爵,並加以祭祀




  這二個奇怪的字是『魯壁』,就是說這裡是孔子故居的牆壁。據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九代孫藏書於牆內。漢武帝年間拆除孔子故居時,在牆內發現了「論語」、「孝經」等古文竹簡。這個石碑是明代立的

這個,聽說是以前孔子打水吃的井,這裡的水,被稱為聖水

宋代所建的詩禮堂,本來是宋真宗拜謁孔廟時的駐蹕之所,後來就提給供孔氏族人祭祀時齋居,並做講學之用。

   參觀完孔廟,接下來我們就要到隔壁的孔府去了

   孔府又稱為聖府,也叫衍聖公府,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及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但聽說現在二個嫡系子孫只剩一個孔德成在台灣,另一個在北京。孔府就在孔廟的東側,原來孔府是跟孔廟在一起的,後來明太祖朱元璋才賜地,單獨修建了孔府。

  大門所懸『聖府』匾額為明代權臣嚴嵩題寫的,而兩側因為人頭太多,我沒拍到的楹聯則是清代紀昀(紀曉嵐)題寫

門前的告示資料說:『衍聖公府是中國傳世最久,規模最大的封建貴族莊園』

  明代所建,因為明朝嘉靖皇帝御賜『恩賜重光』匾額而得名的重光門,又稱『儀門』或『塞門』。

  這個大門跟南京中山陵的大門一樣,平時關閉,只在皇帝駕臨、迎接聖旨、祭孔、婚喪等大典活動中才可打開,是孔府各建築中的最高規制

這裡古色古香的建築,其實我們是有看沒有懂,就是瞎繞、亂拍一通....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

  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俱和新式的沙發


供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申飭族規家法之用的『三堂』。這個『六代含飴』的匾額,還是乾隆皇帝寫的



  現在孔府還陳列有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新婚時所住的房間、所使用的中西結合的傢俱以及他們一家四口的照片。而乾隆皇帝因為把女兒嫁到了孔家,因此也多次到訪留下了不少石碑及墨寶,公主的嫁妝,由千年樹根所雕成的龍床鳳椅,也都還陳列者。





后五間,是衍聖公讀書的地方

『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


  逛完孔府後,接著要往孔林去了,在街上居然看到載客馬車,還不只一輛,不得不說,曲阜這個有歷史的地方還真是會令人產生朝代錯覺啊


  在途中其實還經過一個狀元博物館,是聯票裡附的一個景點。不過看了孔子這個大聖人後,我們對這些不熟悉的狀元也實在沒太大的興趣,加上裡頭燈光昏暗,草草逛了五分鐘,我們就離開了



三孔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是孔林,同事說,『孔林是孔子每天要去運動的地方嗎?』其實不是的,孔林啊,就是孔子家族的墓地啦。

  孔林又稱『至聖林』,占地3000餘畝,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是中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

這個至聖林的木構牌坊,就是孔林的大門

通過至聖林牌坊,這個林蔭大道叫『孔林神道』,樹下排列著一排的遊園車,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問了價格後,我們還是選擇雙腳游孔林

 長約400米的孔林神道,兩側整齊排列著蒼檜翠柏,兩旁有紅牆圍繞,盡頭就是孔林二門,門額石刻篆書『至聖林』三字,是清雍正年間敕修的

  一進孔林,到處可見一塊塊的墓碑。同事說,怎麼會有這個多?我說,你想啊,算七十五代好了,每代假使有 10 個人好了,就有 750 人了,何況有時一代可能還上百人呢,那還不埋了個滿山满谷?

孔林甬道上的石雕瑞獸

這個告示,當然是給大陸人看的,白話一點就是說:『不要再把磚石搬回家蓋自己屋了』

  孔子死後,弟子們帶來各自家鄉樹種栽植在孔子墓周圍,因此孔林內樹種很多。這是子貢所植的楷樹,不過在明代即已枯死,僅存樹樁,現在被保護在亭內了

相傳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三年,即一一離去,唯有子貢在此又守了三年,後人就在在孔子墓西建了個屋子,並立碑以示紀念

孔子墓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卒於西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歲,相傳死後葬於此

  到了孔林,其實大家都有點累了,而且,說實在的,對不是古墓派的我們,死人墓實在沒什麼吸引力,而且我估計,那所謂的孔子墓可能都是假的。更別說其他外圍的什麼明墓群、清墓群了。

  大家看完了孔子墓,一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也就沒什麼興趣在逛下去了,找了個地方吃了麵,就結束了曲阜的行程,搭車回濟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e.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